文字引申义73:尘
发布日期:2024-08-23 21:15 点击次数:96
尘 chén作者:周建伟尘,说文籀文
图片
,图片
是“鹿”,说文籀文有三只“鹿”,图片
和图片
都是“土”。表示有数只鹿一起奔跑,细土都飞扬起来。《说文解字》:“鹿行扬土也。”因此,尘本义是“飞扬起来的细小土粒”,即“尘土、尘埃”。小篆图片
,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的图片
、图片
、图片
都是“鹿”,中下方图片
是“土”。隶书继承小篆图片
,写作图片
。图片
变成图片
,图片
变成图片
。楷书继承隶书图片
,写作图片
。由于“尘”是“微小的土”,因此简体用上“小”和下“土”组成图片
。尘,本义是“飞扬起来的细小的土”,即“尘土、尘埃”(名词)。《左传·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尘土、尘埃”会弄脏其他物体,因此引申为“尘土弄脏某物”,即“尘污、污染”(动词)。《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只自尘兮。”朱熹集注:“言将大车,则尘污之。”《常用汉字意义源流字典》:“车辆前进,尘土后扬,古人用'寻后尘’比喻追随在别人后面。《文选·张协<七命>》:'余虽不敏,敢寻后尘。’后来把仿效前人的事迹叫步后尘,'尘’于是被理解为踪迹、事迹。”因此“尘”引申为“踪迹、事迹”(名词)。《文选·晋左思<魏都赋>》:“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市场街道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这是人所处的世界。因此古人把“世俗、世间”称作“尘世”(名词),简称“尘”。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潇洒出尘之想。”“尘世、世间”,即“人所处的这个世界”,因此佛教称人间为“尘”(名词)。《文选·王<头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导亡机之权,而功济尘劫。”李周翰注:“劫,犹世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
- 文字引申义72:越 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