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引申义72:越
发布日期:2024-08-25 02:59 点击次数:186
越 yuè作者:周建伟越,小篆
图片
。左上方图片
是一个四肢打开,头朝右边扭的人,左下方图片
是“止”,是一只“脚”,它们组成了图片
“走”,表示行走。右方图片
是“戉”,表示读音。越,本义是“走过、经过、跨过”。隶书继承小篆图片
,写作图片
。图片
变成图片
,图片
变成图片
,图片
变成图片
。楷书一继承隶书图片
,写作图片
。楷书二继承隶书图片
,写作图片
。越,本义是“走过、路过、经过”(动词)。《说文解字》:“越,度也。”《左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经焉?”“走过、路过、经过”指的是空间上的,引申为“时间上的”经过(动词),意思“经过某段时间”。《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路过、经过”乙地,即“从甲地到达乙地,然后离开乙地,朝丙地前进”。“到达乙地、然后离开”引申为“超过、逾越、超越”,因为“超过、超越”是一种“离开”(远离某个规定、范围)。因此引申为“逾越、超出”(动词),表示“超出某种规定或范围”。《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韩康伯注:“备物极变,故其名杂也,各得其序,不相逾越。”《韩非子·二柄》:“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超过、超越”即“程度、性状进一步加深”,因此引申为“更加”(副词)。宋辛弃疾《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宜颦宜笑越精神。”《朱子语类》:“已晓得者,越有滋味。”“程度、性状进一步加深”引申为“随着前面的性状、程度加深,后面的形状、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表示这个意思时,通常会叠用成“越...越...”(副词)。旁证:“愈”有“更加”义(《史记·陈丞相世家》:“汉王闻之,愈益幸平。”),也有副词“随着前面的性状、程度加深,后面的形状、程度也会进一步加深”义,而且也会叠用的“愈...愈...”(《吕氏春秋·慎大》:“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五月廿日还山留别苏杭诸友》:“兄弟花开似棠棣,越到夕阳花越红。”“离开”引申为“远远的离开”,即“远离”。《左传·襄公十四年》:“寡君使瘠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若之何不吊?”“离开”引申为“离开某处,分散到四方”,因此引申为“散发、离散”(动词)。《左传·昭公四年》:“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杜预注:“越,散也。”《淮南子·主术》:“精神劳则越,耳目淫则竭。”高诱注:“越,散。”“散发、离散”引申为“四处散发某个消息、言论”,即“宣扬、传播”(动词)。《国语·晋语八》:“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韦昭注:“越,发闻也。”huó“路过、经过”,即“到达后离开”,因此引申为“穿过”,再引申为“乐器'瑟’底部打穿的小孔”,即“瑟底的小孔”(名词)。《礼仪·乡饮酒》:“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郑玄注:“越,瑟下孔也。”《礼记·乐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图片
瑟“瑟底的小孔”引申为“给乐器穿孔”(动词)。《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韦昭注:“越匏竹以为笙管也。越,谓为之孔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
- 文字引申义73:尘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