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唐宪宗李纯横扫割据势力,使大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得以再度统一。而且,他还开创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唐室中兴”盛况。
殊不知,就在这种大好形势之下,唐穆宗李恒除了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动力之外,并不是想着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有一番作为。
图片
当李恒好不容易才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目光短浅的他,只顾一味享乐。被北宋史学家欧阳修毫不客气地怒评狠批“失德’!
01 皇位之争
793年,广陵王李纯娶了“尚父”郭子仪的孙女,也就是戏剧《醉打金枝》的原型人物驸马都尉郭暧和升平公主的亲生女儿郭氏为妻。两年后的7月,李宥出生于大明宫的别殿里,他是李纯的第3个儿子,生母就是郭氏。
李纯的长子李宁793年出生,生母是宫女纪氏;次子李恽的出生日期以及生母的情况都没有留下相关的史料记载;
图片
而第3个儿子呢,母亲的家族异常显赫,势力自然是了不得。
以至于805年8月李纯即位称帝(史称唐宪宗)以后,都不敢轻易地册立皇后,生怕皇后干涉和阻挠自己到处沾花惹草,随意宠幸女人。
但是,既然当上了皇帝,那么,选择储君的事宜自然就不可避免地提到日程上来了。可是,基于这三个皇子的情况,究竟该选哪一位呢?唐宪宗一时也为难,无法拿定主意。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直拖到了他登基4年之后的809年3月,唐宪宗心中的天平才渐渐地向长子李宁倾斜了。
图片
他认为17岁的李宁平时喜欢读书学习,言谈举止也很符合皇室礼法。
于是,当大臣李绛提出宜早些册立储君,以防奸人觊觎之心的建议时,唐宪宗便顺坡下驴,宣布了立长子李宁为皇太子的决定。
然而,3月份就应该举行的册立仪式却一直拖到了10月份。出现这种波折,除了当时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再延顺之外,这期间还有没有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干扰和阻力呢。
没成想,当所有人都认定这件事情已然成为定局时,811年12月,19岁的皇太子李宁竟然得病死了。
图片
李宁的死对唐宪宗的打击很大,他为此悲不自胜。
而且,更加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唐宪宗下诏:制订了一套特别的丧礼,加谥李宁为“惠昭”并专门为他废朝13日。由此可见,李宁在唐宪宗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
显然,不管发生怎样的变故,只要还活着,那么,生活仍旧需要继续过下去。对于唐宪宗来讲,他不得不又一次面对艰难的抉择,必须在两位已经成年的皇子当中再次选出皇太子来作为储君。
图片
此时,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朝廷上下几乎都建议选择李宥;而唐宪宗最宠信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严格按次序选择李恽。其实唐宪宗的心里也偏向于选择李恽,他对三儿子李宥没有多少好感。
俗话说:“子凭母贵”,当时虽然没有册立皇后,可是,因为母亲是地位卑微的宫女,所以李恽相当于庶出,在朝廷里很难得到支持。但李宥的母亲郭氏这一边就完全不一样了,几乎形成了碾压的态势,可想而知李宥的呼声有多高!
图片
再说了,郭氏这一次是势在必得的,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此情此景之下,唐宪宗考量来考量去,最终只好作出了让步。
于是,唐宪宗下诏让翰林学士崔群过来,代笔起草一份李恽谦让的奏表。接着,又在812年7月下达了册立李宥为皇太子的诏书,把李宥改名为李恒并于10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唐宪宗心里对李恒并不满意,身边的奴才吐突承璀十分善于揣度唐宪宗的意图,明瞭他心里的想法,也就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将来经营。因此,立储事件在皇宫里埋下了祸根。
图片
813年10月,拥护李恒的大臣们奏请皇帝立郭氏为皇后。而自唐玄宗开始,能活着被册立为皇后的唯有唐肃宗李亨的张皇后一个,那是因为她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非凡的功绩。
有鉴于此,唐宪宗引古证今予以拒绝,按最高职位册立郭氏为贵妃。此后,郭贵妃凭借着娘家的势力在朝廷上下多方打点,让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和王守澄等宦官暗地里与吐突承璀较量。
图片
819年底,唐宪宗因服用丹药后身体状况明显恶化,吐突承璀趁机暗中加紧改立李恽的谋划。李恒得知后十分着急,赶紧请教司职司农卿的舅舅郭钊。
郭钊嘱咐他说:“这段时间你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孝顺父皇,还要处处加倍慎谨才好。”
唐宪宗原本就是靠宦官拥立即位的,所以他对宦官非常宠信。然而,他在服用丹药之后异常暴躁不安,经常斥责和打骂,甚至赐死身边的宦官或宫女。弄得鸡飞狗跳,人人自危。
图片
820年正月27日,43岁的唐宪宗在中和殿内被宦官王守澄杀死,宫内的人对外一致声称:“唐宪宗的死因是服用丹药中毒。”接着,宦官梁守谦和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李恒登基称帝,史称唐穆宗。而吐突承璀和李恽等人则被这突然发生的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被当场斩杀。
02 称帝执政
唐穆宗如愿以偿地继位后,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宣告结束。他心中所有的压力、忧郁、焦虑、惊慌和恐惧等等的一切也随之全都灰飞烟灭了。
图片
唐穆宗将生母郭氏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母亲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同时,重重地赏赐了拥立自己成功登基的梁守谦、王守澄以及一大帮人。至于父皇的亲信和宠臣等不杀则罚,贬谪到荒蛮之地。
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随着旧主的去世,新君的诞生,唐朝的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
父皇唐宪宗留下了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大一统王朝,这对于正值壮年的唐穆宗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又令人仰慕的良机。
图片
26岁当皇帝,不管是想创出一番事业还是纵情享乐那都是极佳的年龄。
然而,唐穆宗并没有像父皇那样选择前者,而是恰恰相反,他选择了后者。
这不,还在父皇的服丧期,唐穆宗就开始置皇室礼法于不顾,忍不住心中那种对游乐的疯狂。
820年5月,刚刚在景陵安葬好父皇,一转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们到山庄狩猎取乐去了,从此,便毫无节制地放纵起来。
图片
6月,皇太后乔迁新居到兴庆宫那天,唐穆宗率领六宫的随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刚一结束他又到神策军赏赐亲信中尉梁守谦等将领。
此后,每三天去一次神策军部。还经常到宸晖门等处观看角抵和杂戏的表演。
唐穆宗大兴土木,花重金修缮装饰长安城的寺院,还在宫里修建了永安殿等。修建假山时,还发生了倒塌事故,一下就压死了七位工匠。当永安殿修好后,他不是在那里观戏,就是和后妃们设“密宴”取乐。
图片
他还安排两千名神策军兵士清淤疏浚了皇宫中的鱼藻池,重新开通后,他在鱼藻宫大肆宴请,大摆宴筵,专门观看宫人划船竞渡。
11月,西北的少数民族举兵来犯大唐,情况危机,唐穆宗的亲信、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亲自率领数千名神策军和八镇兵赶赴前线支援去了。
大臣们就规劝唐穆宗再也不要整天外出宴请和游乐了,以防万一有紧急军情要奏报,又找不到他,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宴请和游乐也导致了上下相效仿,渐渐形成了风俗,会生出很多弊端。
图片
每逢这时,唐穆宗都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他的态度也实实在在地让大臣们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唐穆宗事后依旧是我行我素。
因为在唐穆宗看来,大臣们也能经常在外面欢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他的心里会感到非常安慰。
到了822年11月的一天,唐穆宗和宦官、大臣们正在打马球,有一位宦官突然坠下马来,唐穆宗受了惊吓便到大殿休息。但就在这时,他突然中风了。
至此,由于身体原因,唐穆宗才不得不暂时停止了毫无节制,穷奢极侈的享乐生活。
图片
唐穆宗刚继位时,就利用联姻、和亲或会盟等等手段,暂时改善了与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维持了大唐边境的安定,也促进了各方之间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
但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唐穆宗身边的宰相多为平庸之辈,他们认为藩镇已经平定,应该裁减各地的兵力了。
于是,便每年按8%的比例裁减兵力,被裁减下来又被取消了兵籍的军士们生活无以为继,只好拉帮结伙到山里做绿林好汉去了。这种消兵政策,直接导致父皇一朝的削藩成果付诸东流。
图片
这时,河北的藩镇又开始蠢蠢欲动了。820年,成德的王承宗节度使去世后,唐穆宗和宰相商议,决定派田弘正接任节度使一职。
因为田弘正当年任魏博节度使时,曾两次讨伐成德而结下了仇怨,所以派他前去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有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唐穆宗还是一意孤行。
果然,田弘正上任的第二年,都知兵马使王庭凑就利用这件事挑起了士兵的不满情绪,将田弘正以及他的幕僚、卫士、家属等300多人全部杀害。然后,四处攻掠并要挟朝廷封他为节度使。
图片
821年,卢龙节度使张弘靖随意克扣军响,鞭杖侮辱士兵引起叛乱。士兵们拥戴朱克融为新任节度使,对抗朝廷。
唐穆宗委任裴度为招讨使去讨伐叛军,但他并不像父皇那样信任裴度,朝廷内的重臣也对军事行动处处掣肘,致使河北叛乱迟迟也得不到平定。
在成德、卢龙两个藩镇叛乱的影响下,本来还在观望的魏博也开始叛乱了,至此,卢龙、成德、魏博三镇脱离了朝廷的控制。
图片
随后,各地藩镇也纷纷效仿反叛朝廷,被裁减的军士也下山投入其中。叛乱越演越烈,范围越来越广,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唐穆宗和朝臣却无计可施。
结语
823年正月初一新年朝会,唐穆宗因有病在身,无法接受大臣门的祝贺。之后,他不听劝阻,开始迷恋丹药,从而加速了死亡的速度。
824年正月22日,30岁的唐穆宗在寝殿内因病去世。他在位4年,根本不把朝政事务放在心上,只顾一味纵情玩乐。
图片
他当政的四年中,唐朝的藩镇割据越发严重,纷纷叛乱,朝廷中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的局面愈演愈烈,大唐政局动荡不安。以至于连皇位的继承都已然发生了质的改变,皇帝的人身安全也随之失去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穆宗的五个儿子当中,竟然有三个儿子当上了皇帝,同父异母的三兄弟先后即位时,都追尊各自的生母为皇太后。这样一来,唐穆宗就和三个皇后一起配享太庙了,这在唐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资料来源:
1、《资治通鉴》 2、《新唐书》 3、《旧唐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最不适合做生意, 只能靠打工赚钱的三个生肖, 有你吗? 2024-08-25